当前位置:首页 >> 毛喉龙胆

竞争日趋白热国内面粉加工业深刻调整雷山瑞香

2022-11-24 22:08:50  正庄农业网

竞争日趋白热国内面粉加工业深刻调整

停工、破产、跑路……近年来,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冲击,国内一些传统行业陷入困境,一些民营企业艰难生存。    2014年,甚至被人戏虐为“一个跑路之年”。    产能极度过剩的面粉加工业,也未能幸免。资金链短缺、开工率低、利润率为负等等,成为行业发展的真实写照。个别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轰然倒下,负责人一夜间难觅踪影。    2014年8月8日,网曝安徽蚌埠知名企业———安徽蒂王集团因资金链断裂而无法正常经营,怀远县人大代表、董事长汤世强跑路。    作为安徽著名的粮食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,蒂王集团是一家专业从事原粮储备、粮食加工、销售及研发的粮食食品企业,其面粉年加工能力40万吨。    消息传出,舆论哗然。一时间,业内也为该企业扼腕。    产能过剩是原罪?    诸多面粉加工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国家对过度消费的抑制,加上面粉加工产能的严重过剩,均导致面粉加工业竞争的白热化。    “想在这种环境中实现盈利,简直难上加难。”“因为产能过剩,且越来越突出,导致面粉加工业出现了一系列问题,最直接的就是竞争压力的逐年增加。”河南一加一面粉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说。    然而,与绝大多数的面粉加工企业的看法不同,五得利面粉集团董事长丹志民认为,产能过剩并不应被拿来作为企业经营困难的借口。    “一个企业经营不好,然后归罪于产能过剩,这只能说明企业没有进行自查,没有想方设法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。”丹志民质问那些抱怨产能过剩的企业负责人:“难道五得利不也是从产能过剩的环境中生长起来的吗?”在丹志民看来,一个健康发展的产业都会出现产能过剩,但那些过剩的产能是老旧、落后的,是不适应潮流发展的。“或许是工艺的落后,又或许是收购管理、渠道建设等反面的落后。”丹志民认真地说:“面粉加工业的确产能过剩,但创新型的企业仍然发展得很快、很好。”    专业化成趋势    要做创新型企业,在王刚看来,面粉加工企业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走符合自身实际的品牌化之路。    20年前,一加一面粉在王刚的带领下,开始走“全天然面粉专家”之路。如今,该品牌已经成为“天然面粉”的代名词。    “跳出低价竞争的怪圈,就像冬天从暖被窝里刚刚出来的一刹那,很痛苦,但过一会儿就好了。”王刚说,很多企业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,他们迷茫于这个怪圈,无法自拔。    河南新良粮油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则将企业定位为“中国高档食品专用面粉优秀供应服务商”,该企业生产的高档食品专用面粉畅销国内外。    据介绍,仅仅网上的销售额,就已破千万。    在业内人士看来,国内面粉加工业的产能确实过剩,但这种过剩是相对的。“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提升,专用粉的市场在不断提升。”河南省粮油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总工程师尹成华也证实,从河南省来看,近几年,专用小麦的市场需求在不断提升。    “一方面是普通小麦供过于求,而另一方面,省内专用小麦的生产却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。”    寻找自己的优势    “品牌化是农产品加工的方向,也是面粉加工业的方向。”鲁建华定位战略咨询公司创始人鲁建华说。    在鲁建华看来,品牌化也即差异化,也只有找到自身的立身之本,才能摆脱低价竞争带来的恶劣影响。“比如从营养方面创新。”蓝狮智邦(北京)品牌策划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,在居民饮食结构正在调整升级的当下,打“营养牌”应为重要方向。    鲁建华建议,实力有限的中小面粉企业,可以抱团发展。“几个小企业合作,合力打造一个大品牌,来对抗大企业,也不失为出路之一。”除了以上几点,丹志民认为,五得利之所以能有今天,与企业心无旁骛的经营面粉加工有关。    “做任何一个行业,都必须知道自己的优势。五得利26年始终在做一件事,就是面粉,因为五得利只有在面粉方面是专家。我认为,许多企业之所以倒下,最主要的原因是丢掉了自己的专业。”     [责任编辑:chengtian]

相关资讯
友情链接